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《灣生回家》回響大 掀族群認同論戰

旺報【記者李怡芸╱台北報導】

紀錄片《灣生回家》上映8天全台票房已破千萬,電影叫好叫座的同時,也讓「灣生」這個名詞受到關注。

日本統治台灣期間,在台灣出生的日本後裔被稱為「灣生」,日本戰敗後從台灣被「引揚」(日文遣返之意)的47萬日本人,當時只能帶著幾套衣服、輕薄的床單、被褥等簡單行李和1000日圓歸鄉。據田中實加採訪的吉野村引揚者井上里子敘述,上下船前要先接受疫苗注射及噴藥消毒,在日本沒有家的人還必須在臨時搭建的碼頭收容所安置3個月。

有助兩岸文化理解

這些日本移民和灣生回到日本,卻不被認同為日本人而一直被驅趕到偏遠的「台灣村」,灣生老奶奶竹下朋子說:「我們像是得了瘟疫的棄民,被遠遠地排除在外。」田中實加看來,對這群灣生來說,台灣才是故鄉,對這塊土地念茲在茲,因此她用了12年的時間帶灣生老人回台灣。

去年以《灣生回家》為藍本,改編為舞台劇《灣生》的導演張永智指出,從灣生看到的是台灣多元族群的融合、交纏與共生現況,近年大量出現的文藝作品如郭強生的小說《惑鄉之人》、電影《海角七號》、《賽德克巴萊》、《KANO》,到音樂劇《四月望雨》、《渭水春風》,藉著側寫日治時期台灣常民生活樣貌,直視日治對台灣的影響,實則有助於兩岸的文化理解。《新北烏來汽車貸款灣生》劇中出現的嫁接樹苗,也暗喻了大時代中生存的人們乃是「有愛的地方,就有根!」

遺留兒、海生應受關注

長期關注台籍老兵、外省老兵、新住民的紀實作家譚端則由另層面解讀,指出灣生議題不能流於「愛台灣」的自戀情結,必須放在戰爭、帝國主義的背景下探討,他指出:「除了『灣生』,大陸東北也有許多朝鮮『遺留兒』,上海有俄、英、法籍的『海生』,同樣應受到關注。」

小 靈 通

灣生

「灣生」是指1895年至1946年日本統治台灣期間,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。是當時日本人用來輕蔑這群在台灣出生小孩的專有代名詞。(李怡芸)

農地變建地條件算公式缺錢急用哪裡借錢汽車貸款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灣生回家-回響大-掀族群認同論戰-222039416--finance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lmerb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